分享成功

[五一快乐时刻] 访古·寻迹·回味

现今,不出工没做事也不须按点上班,更不用带小娃子出去游乐。“五·一”人山人海的,对我而言,是“舞”不动的心思,“移”不开的脚步。卯在屋里,也有自己的耍法和快乐时刻。

终于起心外出晒晒太阳,健康皮肤。
坐公车不用投币,到龙隐桥头进桂海碑林右拐,沿着山边的“桂城遗痕”一条路,300余米步程有井圈、牌坊、石人、石马、石狮、石碑,石鼓等石件都是各界捐赠、市区收集得来。
我小时曾在乐群路、凤北路街边见过,在巫山脚村插队亲自扯过水的的井圈同款的好多个,存在道边。虽然没有以前那水滑光亮的样子,也足以勾起我对老桂林街巷、乡下生活的记忆。

形状像牌楼的石料构筑物,旧时多用来表彰忠孝节义的人物,皇上颁令立的功德牌坊、贞节牌坊。桂林市郊移来的。小巧壮观。在下都有牌板说明。

“桂城遗痕”简介了这里的石件。对了解桂林城市的历史有帮助。值得一去一看。

我是第一次走这条月牙山的后山南路,近些年才开通的。高大的树木根茎沿着山石往下伸延,形成奇观。没得几百年的时光,难能有盘根嵌石的样子。山脚底骑楼式的步道阴而不凉,是没得水连洞深涌出凉气。

七星山下的元风洞,有深洞有水通,才凉得侵骨。
小时候的热天,见过这里从早到夜都是坐满了的闲人,下棋打牌,拉弦子;噻古吹牛,扯板路。好闹热。

46年前的同天,“五一”。同地,酒壶山下。青年男女谈朋友的间距照片,一晃眼变成了,老年夫妻叹人生的亲密合影。旧地重游感慨:醉翁犹举酒壶饮,赤霞斜照驼峰尖。老了,身板还硬,夕阳平肩。
“酒壶山”又名“骆驼山”,桂林24景之一,有“驼峰赤霞”之命名。

走上花桥头,环望四周,景致美丽,远山近水,七星数峦,一石一桥,格外熟识。它青山依旧,我白发满头。
远处是月牙山,江水尽头是龙隐岩。我小时,小嬢嬢拉着我走过跳石去龙隐岩耍。她讲,这些刻在山壁上的字,尽是以前的人写的。我懵里懵懂的,喔?以前的人蛮狠哦,爬那么高去写字?

近处花桥南头小山是“芙蓉石”。上面的红色口号是60年前的雕琢,没挨铲掉,还有金色。因为是不很敞眼的地位?不像伏波山那五个字,被填了水泥,基本上看不出曾经的样子。

出公园,正晌午,肚饥了。
左手边浓蔭树下,昨天才开张的“花桥荣记寻根店”,米粉味香不散,食客盈门等座。
走,搞碗米粉饱肚!

“花桥荣记寻根店”,在我秦家屋里1945年躲难回来,临时购置的竹木房子的紧隔壁。1957年我六岁多,在这里只住了年把就搬走了。
旧居址位置没错,隔壁是新开的这家店。我要抢先进门,亲自搂钱包买“飞子”(桂林老话,“买票”),请我夫人媳妇再仔细品味一下。
46年前她初次来桂林,我带她去十字街,我数票子在“艳香居”请她吃的。她说“真好吃,比打卤面味儿香”。
因为前天开业,我作为嘉宾这里来吃过,感觉味道蛮好、地道。盖了对到小时候花桥洞底担子米粉的味道。
前天熟人多,边吃边扯其它味道,只顾讲话没得空品鉴米粉卤水味道。
趁这下,也想耍一下好久没搂荷包、扳钱的潇洒派头。
  “ei(二)两冒热米粉!”这是东江大圩一带的口音讲法。
我问过大圩人,对的,是这样子讲。
两碗11元,数钱、拿票,交飞子、冒米粉。交待一声:锅烧、牛肉、拍颗老蒜!

我喜欢吃生榨米粉,感受那种软和,舌头摞两摞下肚,味道尽收。团过水的米粉太光滑硬锵,没巴达到味就溜进了喉管,不适合我对米粉美味的饮食习惯。

桂林以前有人讲,“卯点子”吃米粉找不到头,是取笑人笨还是米粉质量好?要慢慢体会。我倒是得到了启发,写草书连绵不断,少有头。
5块5角子一大品碗, 蛮扎实,二两饱肚。这几天开业酬宾,卤菜也放得多点。桂林“吃货”赶紧,不去搞两碗就亏了。
多年来,我仍旧耍钱包于股掌之间,也几乎没得这种机会,没得什么买的。即便有也是屋里那个专职财务总监包了。
我,手机支付更不懂,是生怕手一打抖,点多了给人家。一张张数,看得清楚,免得上当吃亏。

端碗离柜,给公司派下来的干部小史认出了我,强言要收回票券,原路退还了钱。盛情之下,我大喊,喔豁,今天又白吃了人家的!
那就权当我穿着旗袍来混了一碗。
店里有规定,凡这几天穿着旗袍来的,一律免单。照片中有穿旗袍的美美大妹两双,应该感觉蛮爽。
我生怕人家收钱的姑娘和刀手妹妹举报小史,公粉做私情,汇报到黄超老总那里,挨吃“鸟肉”。我追加了一句“花桥荣记”是我写的。两个妹妹才醒胧,露出了惊奇的笑容。
要是平时我有理无理进到店里,喊一声,“这几个字我写的”,想白搞人家一碗,人家不讲你是“神经病”才怪。话扳正来,我不是那种不“醒水”的人。

这是黄总,黄超。80偏后,超后生。他们还开发了这种撒点米颗颗的油茶冰淇淋,还有冰冻油茶装杯,拿管管吸的。
新奇创意,味道独特。

前天,我是应“花桥荣记”董事长胡智强的邀请,参加“桂林米粉产业发展暨花桥荣记原址寻根开店仪式”。一下车,我用相机记录下了满载四月春风,意气五十蓬勃的董事长。
他是致公党桂林常委,也是桂林市政协常委,不得了。更不得了的是灵川八里街有100亩的米粉工厂大屋正在兴建。

董事长亲自主持。我戴着我亲笔所书“花桥荣记”四个字样的白色帽子坐在一侧。后背正是我小时候住过的自由路5号屋里。

天开业,来客阵容大哦。桂林市委常委,担“统战部长”和“政法委书记”于一肩的蒋育亮是专抓桂林米粉产业发展的主要领导,市政协副主席、也是我父亲所属组织、桂林九三学社的主委卢副主席全喜主委,是负责桂林米粉产业发展的副组长。还有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袁旭祥,当过市政协副主席。
一个米粉店开业,居然请来这些地方政要,他们愿意过来站台,扯红布开张,再坐下来和食客一起品尝桂林米粉老味道。说明桂林米粉产业要振兴走出桂林,走向世界的重要。

我有幸应邀去扯索子。拉下红布块,宣布正式开业。大吉大利,生意兴隆!

讲解展示的作品“花桥头荣记”,落款是“隔壁街坊秦家裔工”没错。
这是第一点,我和米粉店隔壁的关系。
胡董事长邀请我讲话,那是有原因的。(根据录音整理节选)
哎!各位:
“此时此刻此景,我要吟诗一首。喔?忘记了!”(片刻)
(说明:我几乎是没有作诗吟诗的水平和经历,只是想在能诗会词的胡智强董事长面前表现一下。你们大都不晓得,胡董的诗词写得相当精彩,我就曾经为他抄过他自己写的诗、填的词30余首收藏。他写过油茶,写过狗肉,就是没写过米粉。闲暇时他也在朋友圈里发布一两首,那是忙里偷闲。我曾讲过他绝对是搞得去的“儒商”。
此时,坐在前面的嘉宾领导一脸愕然,“秦裔工会吟诗?自己写的?”)

我终于平静了一下,想起来了,唸得蛮顺口。
这是我半抄半挪人家的:
“人间四月花将尽,吹面不寒有点风,万木葱茏花桥头,荣记寻根乞米粉。”
回来后,在地上写的以上内容,落款:街坊裔工自创卤水(加油)诗 ,米粉(线条)字(体)。
现场博得鼓掌声起,一片“好!好!”呼声夹杂在笑声中。
胡智强董事长过后对我讲,“大家对你的评价太高了”。
继续。
“我讲的这是武汉话,为么什讲武汉话咧?他,小胡总,是湖北人啊。他媳妇小聂今天冇(没)来,她是武汉人,他是武汉女婿。”
“所以,他第一次到我屋里来的时候,我就和他讲了: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哎,这冇(不)是贬你们湖北人的波,是讲你们湖北人灵醒啊,有板眼(有本事,与众不同)。”
“以后小胡到我那儿去,我和他讲的都是武汉话。小聂今天冇来,遗憾。前年她也一起去了我屋里,夸我武汉话讲得好。我今天为么什要喊她来,就是这个原因啊。和她讲起武汉话来才更有味道。也想听听她赞扬我几句。”
我的武汉话搭帮50年前的橡机工友,瓦窑那里武汉迁来的五公司子弟冯大勇教我的。还有和我住了近20年的隔壁、对门、上下楼的同事刘中川老师和我用武汉话的交流对话。二位,好久冇见,蛮好吧?热干面看来还是赶不上米粉好乞!

我继续发言讲话:
老实讲,我和“花桥荣记”,和“白先勇”和“米粉”都有点瓜葛关系。
刚才和他们讲到,我是隔壁街坊,(指店面靠花桥一侧)没错!就是这垲了,我们屋里!
以前我们屋里的门牌是“自由路5号”现在改为3号了。(上图圆框内)

我和胡董讲,我的记忆隔壁是“碗儿糕”铺,冇得米粉店啊!
其实是我在这垲住过一年不到,人小记忆不全。
刚才听林志捷(桂林人,《半壁民国一碗粉者》),讲了这个事情。
他讲他十把岁的时候到花桥展览馆找他妈,他见过这垲有一家写有“清真饭店”牌子的店面。强调:“荣记米粉店”就是现在这个地方。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1985年的时候,我到展览馆看展览,看到我小时记忆的自由路5号,是我屋里旧居,正好在拆到一半,我就赶紧用相机拍了下来。有“清真饭店”字样,是隔壁碗儿糕的那个铺面。印证了林志捷所讲的事实。这半边是我们屋里。“自由路”还是清楚的,只是门牌看不清楚。(请注意右上角红框内的字迹)

上图拍摄于1985年。自由路5号秦家老宅已拆空。红色三角是下图照片所在位置。
隔壁是张家“碗儿糕”铺。经多人证实是和(荣记)米粉店合署经营的一个屋子铺面。只是那时铺面小,不扯眼,生意没那么红火而已。

1957年7月,在自由了5号老宅后院,我的爷爷和他在广州中山医学院学习放暑假回来探亲的外甥女以及我,及二弟合影。
那时,我真的是没得记忆,这不是家米粉店而是碗儿糕店。(我总不能讲假话。于是专门问了我一个小学同学谢小媛。她住解放桥头的,她更没得记忆。她又问了他的同学的同学,又问到了两个90岁的老人家,讲清楚了,“是!有个米粉店,就是在碗儿糕那家”。
没错,1949年前就有了这家米粉店,可能是1949年后,碗儿糕才搬来一起和米粉店合署经营。噢,是这么一个原因。

上图,2007年公园大门的模样。那是还没得树木。
以后再改为“花桥(大饭店)”顺理成章。拉近照片,橱窗上有“南北风味,任君选择”字样,可断定是“大饭店”几个字。这是我2007年拍摄的。

店内墙上挂着旧时花桥的样子照片,白先勇先生的笑貌也有。
第二点,我和白先勇先生大约是1998年,我当市政协委员的时候,在榕湖饭店聚集开会,(白先生是特邀港澳台委员)在5号楼大厅和他有过照面并短暂的交谈。接待办的人介绍我讲,这个我们桂林的书法家秦先生,去过台湾办展览的。白先生和我握过手,笑笑,用台湾国语腔略带有桂林味的话讲,“好啊,好啊。台湾不错吧......。”
他慢条斯理轻言细声的言语,给我留下了记忆。

白先勇《花桥荣记》写道:我回到桂林,三餐都到处去找米粉吃。一吃三四碗,那是乡愁引起的原始饥渴,填不饱的。

第三点,我和米粉有什么关系呢。
我祖籍地是西郊巫山脚,巫山脚除了有抗战时期新安学校的旧址的一段历史外,其实还有一点,就是“出米粉”,是远近有了名的。
1973年由阳朔转点回到祖籍地巫山脚继续当知青,在队里出过米粉。工序清楚:泡米、磨米浆、拿布团起、搞成团子(发酵)、舂团子。然后,烧一大锅水,在木制压榨器具里挤压出的米粉吊进锅里煮,捞出来放冷水里,一把一把的团成一坨一坨的米粉。
我和广西非遗传承人梁志强讲这些,梁师傅认可。
有趣的事,那年,我拉起板车装上米粉箱,送往附近乳胶厂,工具厂,齿轮厂。齿轮厂比较远,送到那里都是十一、二点钟了,正是工人吃宵夜的时间前一点。齿轮厂的厨房老板娘对我好热情。紧到问:“你找到女娃子对象没成啊”?讲冒米粉给我吃。“老弟想吃几两,二两还是三两?冒三两嘛。年轻人吃得!”
我肯定回答,“三两嘛!”这样吃饱了回来又睡足了,早晨不着赶早起来煮饭,省了一餐。
我最不喜欢送,就是乳胶厂。乳胶厂太近,送去才8-9点钟,没到宵夜时候。那个厨房老板娘啊,紧到追问你,“老弟,老弟,有对象没得。我帮你介绍一个?”问了半天,她也不讲冒碗米粉给我吃。

还有,桂林独有的一家马肉米粉店“又益轩”,在乐群菜市南口。是我1980年写的最早的一块米粉店招牌。

这个帽子上的“花桥荣记”,当然也是我写的。今天我特意戴上,是要配上这身行头,这个场合,才有意义。

我的记忆里,我屋里隔壁是米粉店和做碗儿糕的店的隔壁是一块空地,没错,一直也就这么空到。

我专门选在紧靠我屋里的这个地方落座。六十多年的足迹曾在这里留下。如今的一切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胡董问我,味道怎么样?我说,蛮好!可得!
我问胡董,身后的木板去哪里刻的,刻出了我原字迹的味道,蛮好!可得!

和蒋育亮原我们秀峰区书记讲,胡智强,30多岁点,来桂林创业在乳胶厂借生产线搞乳胶产品,发展到“恒保防护品”在苏桥有一片工厂。成功了,又转向米粉行业。他真的是不容易啊。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厉害啊!
当初胡智强到我屋里去,教了我一句武汉话“八月十五乞月饼,越乞越好乞”。

2013年8月发表在《桂林日报•花桥》副刊的文章《花桥头,小时候》

2018年《花桥》创刊号特约文章《花桥•童年》。

米粉店对门就是花桥展览馆。
现在个展日益增多,主办人都会发通知、过去是请柬,邀三朋四友、领导出席捧场参观,完后悄悄地个别通知附近饭店聚一餐,表达谢意,要熟不熟的就把人家凉到一边。
现在上边抓得紧,不敢吃喝。一桌摆下来丰盛却吃不完,大都浪费。与其这样,不如到对门花桥荣记买一沓票券回来,分装在信封里,凡是开幕式到场参观捧场的嘉宾朋友,参观展后人手一个信封,对门吃晌午,以示感谢。几块钱的事纪检也不会来查吧?
“花桥荣记”黄总也可考虑如何主动联系,出击。
这是我的馊主意。要是我下次在对门搞个展,就好好琢磨采取这种答谢方式。
2025.5.1初稿5.10发稿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 有意思的文章,又看到了好多有历史意义的老照片,一饱眼福
    5-10 10:46
    1 回复
  • 好好青年 LV11
    3楼
    一碗米饭讲出好多板路
    5-10 12:36
    1 回复
  • 生活捉弄人 LV1
    4楼
    哎呦喂!老哥这篇游记看得我口水直流啊!桂林米粉的香味都从屏幕里飘出来啦!
    5-10 17:41
    1 回复
  • 申俊 LV11
    5楼
    生活惬意舒适
    5-10 18:03
    1 回复
  • 遥遥小窝 LV1
    6楼
    看到“五块五角子一大品碗”直接破防!现在二两米粉都敢卖五六块,卤肉薄得能当X光片用
    5-10 18:43
    1 回复
  • 织织姐 LV9
    7楼
    一碗米饭的故事
    5-11 00:22
    1 回复
  • 伴水人家 LV3
    8楼
    人间四月花将尽,吹面不寒点凉风。花桥头前万木郁,荣记米粉更香浓。
    5-11 07:41
    1 回复
  • 行为天下 LV13
    9楼
    5-11 09:12
    1 回复
  • 秋之鹤 LV1
    10楼
    在花桥荣记小说里,卢先生的房东顾太太也是个厉害的湖北婆娘,但“一把刀嘴,世人落在她口里,都别想超生,可是她对卢先生却是百般卫护。”有意思的是胡智强胡董也是湖北鄂州人,看来湖北人和花桥荣记、桂林米粉是真有缘份。
    5-11 14:53
    1 回复
  • 秦裔工的名字,早就如雷贯耳。如今识的真面目。桂林板路扯的贼溜,老桂林人!透过花桥头的变迁,看到了桂林几十年整体变化。70年来到桂林,如今花桥头这边的影像只是有买甜酒的。碗碗糕及清真饭店没有影像了。倒是斜对面的东江冰室记忆深刻,凡走去市里,必在那搞杯绿豆冰水。花桥展览馆去了N次,也看展览,也去捞咳。刚来时有两个女同学挨挑去搞了两年讲解员。有一个还在展览馆结了婚。当年,对展览馆里墙上的石嵌画很感兴趣,觉得新鲜。如今,桂林米粉开始真正发力了。虽然起步晚,希望能赶上柳州螺蛳粉。必竟,桂林米粉的口味,性价比,深厚的历史传承,是螺蛳粉远远比不上的!点赞!!!
    5-11 15:32
    1 回复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桂林圈
  • #视频桂林#世外桃源

    杨柳山青水秀

    11
  • 四十年白驹过隙!

    申俊

    7
  • 虞山公园赏牵牛(手机片)#赏花##热爱生活的N个理由#

    何山鹰

    6
  • 大家好呀,我叫帅哥,是一个年龄约两岁体重十几斤的大胖小子,未绝育是英短蓝白哟,我脾气好不挠人,就是有点贪吃,现在因为主人身体不便无法再继续陪伴我了,我要寻找新的爱我的主人,有哥哥姐姐想要接我回家吗,喜欢我的哥哥姐姐请跟我主人联系呦,我很乐意跟你们回新家滴 小猫位于融水苗族自治县可上门看 主人联系电话:18177274190

    法制传奇

    6
  • 广西人的小众秘境,山水不在画中,在我眼里,翻越一座山,只为邂逅灵川汀江瀑布(雷公山瀑布)。在灵川县九屋镇的莽莽山林深处,隐藏着一处震撼人心的自然奇观:汀江瀑布,又称雷公山瀑布。这是一道气势磅礴的三级瀑布,每一级都独具魅力,水流奔腾,声震山谷,与苍翠的原始森林、清澈的溪流共同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第一级瀑布:飞幕飘扬,雷霆万钧。瀑布的顶端,湍急的溪流从陡峭的崖壁轰然飞落,如白幕飘飞俯冲,激起漫天水雾。水流撞击巨石的轰鸣声回荡在山谷间,仿佛雷公怒吼,震撼人心。阳光穿透水雾,折射出绚丽的彩虹,为这狂野的瀑布增添了一抹梦幻色彩。第二级瀑布:蜿蜒奔流,气势恢宏。经过前一级的蓄势,水流在此处彻底释放,化作飞龙般的瀑面倾泻而下,如千军万马奔腾不息。瀑布下方,激流冲刷着光滑的河床,形成蜿蜒的溪流。第三级瀑布:叠水成潭,清幽深邃。奔腾而下的水流在此处稍作停歇,形成多级瀑流,层层跌落,最终汇入一汪碧绿的深潭。潭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四周的参天古木和嶙峋怪石。飞溅的水珠如碎玉般洒落,在阳光下闪烁跳跃,与苍翠的森林相映成趣。溪流穿过茂密的丛林,一路欢歌,最终融入汀江的碧波之中。整片瀑布被原始森林环抱,古树参天,藤蔓缠绕,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与湿润的水汽。溪流在巨石间穿梭,时而湍急,时而平缓,与瀑布的轰鸣共同奏响大自然的交响乐。汀江瀑布,不仅是一处视觉的盛宴,更是一场听觉与心灵的震撼。它的壮美,让人感叹自然的鬼斧神工;它的灵动,又让人沉醉于这片山水之间的野趣与生机。出行攻略:直接导航桂林市灵川县九屋镇汀江(村)即可,到达村子,继续朝前走100米,看到一栋三层房子,同时也看到一块写着“雷公山瀑布”蓝色的牌子,即可在原地停车,顺着右边的水泥路步行200米,有一个岔路口,往左下到江边就可以看到瀑布。从市区出发将近两个小时,行程67公里左右。天气炎热,户外出行,做好防蛇虫等安全防护措施。看瀑布需要溯溪,江石湿滑,请穿好防滑的溯溪鞋。户外有风险,出行需谨慎。户外出游规范停车,游览美景时,也请爱护环境,让心灵与山水同美。#用镜头表白广西# #相约歌海乐游广西# #2025广西旅游年# #汀江瀑布# #桂林旅游攻略# #小众景点#

    行为天下

    5
  • 祝天下所有妈妈,母亲节快乐!

    法制传奇

    5
  • 桂林街头的三角梅开了!

    法制传奇

    4
  • 沉寂在时光里的老电厂

    好好青年

    4
  • 游酷别具一格地酷#文化旅游#

    自由飞跃

    4
  • 要不要拆开一盆变五盆?#每日一帖#

    自由飞跃

    4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免费下载桂林生活网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